中央電視臺:《超級工程》聚焦“華龍一號”海內外工程
來源: 作者:央視財經 發布時間:2018年04月25日
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超級工程》節目聚焦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內外工程,揭秘“雙胞胎工程”建設背后的故事。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福清5號機組與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卡拉奇K2機組被稱為“雙胞胎工程”,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作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工程總承包單位,同時是華龍一號海外首堆的設計總包單位,在華龍一號這個“超級工程”建設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2017年5月25日,福清核電5號機組穹頂吊裝圓滿成功,提前計劃15天。同年10月13日,卡拉奇K2機組順利穹頂吊裝。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30多年來從未中斷過核電建設的國家,“雙胞胎工程的創新之舉”的意義就在于共享技術,與全球伙伴在核電高端領域齊頭并進。
節目解說原文:
卡拉奇,巴基斯坦第一大城市。市中心,25公里以外,中國自主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土建工程已接近尾聲。
這個巴基斯坦最大的核電站,2020年建成后,每年發電量將超過180億度,可以完全解決卡拉奇及周邊的電力供應,支撐起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電力缺口。
卡姆蘭(音譯)作為中國雇員在這里工作了四年。他從工地上運出最多的就是泥土。他和同事們每天14趟次,三年里總共運走了160萬方泥土。這是因為這里獨特的泥巖地貌,是全世界建筑師都頭疼的難題。
看似堅硬的泥巖遇水后,會變得極為酥軟。宋豐偉帶領著中國團隊,必須要在這樣的地質結構上打造一塊全世界上最大的核電站硬巖基石。已經完成的地基部分深15米。中國工程師們在這里打造了一個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十字閥基,無數鋼筋通過配套的直螺紋連接頭等連接在一起,以確保地基牢固。
這座十字閥基的鋼筋用量達1100噸,而整個核島的鋼筋用量更是高達9.5萬噸,比國內核電建設最高標準用量多出10%。這些鋼筋足夠建起95棟30層高的樓房。
除了使用大量的鋼筋,還把中國最新研制的混凝土配方使用在了這里,讓這個地基牢固到足以抵抗10級以上的大地震。
對抗泥巖的同時,另一個工程重大的節點即將來臨。核島穹頂的預制正在工地的另一側進行。巴基斯坦工人杜剛(音譯)正在焊接穹頂。四個月后,這個全球最大、最重的核島穹頂要在這里吊裝。吊裝方案已經完成。但能否行得通,還得等待2000多公里以外來自中國的最新消息。
中國福清,與卡拉奇一模一樣的華龍一號穹頂馬上開始吊裝。雙胞胎工程的創新之舉,意義就在于共享技術,與全球伙伴在核電高端領域齊頭并進。
工人們正在安裝16根39米長的吊裝鋼絲繩,每根鋼絲繩的受力差必須控制在10%之內。核島穹頂直徑46.8米,厚度卻僅為6毫米。風速、風向的變化容易導致16根鋼絲繩受力不均造成穹頂變形,無法精準落入核島頂部只有10厘米寬的導向槽。
工程總指揮陳國才此時最關心的是風速的變化。風速一旦超過每秒9.8米,穹頂將無法吊裝。2017年5月,海邊的風速變幻莫測,經??梢詮拿棵?米瞬間達到每秒13米,這對中國工程師是個嚴峻的考驗。加上鋼索等各種起吊組件,核島穹頂起到總重高達524.6噸。
起吊總指揮楊建國也正在趕往現場,盡管指揮過上千件核電大部件的吊裝,但這一次要完成世界上最大、最重核電站穹頂的吊裝,依然是一次全新挑戰。楊建國需要和其他四位現場指揮、吊車司機以及45名吊裝個人、200多名安裝工人默契配合。
穹頂離開地面的一刻最為關鍵。吊車司機必要分秒不差地按25%、50%、75%、100%四個受力階段給16根鋼絲繩逐漸加力,并將穹頂下口晃動范圍控制在200毫米以內,只有這樣才能確定穹頂不變形。
穹頂穩穩地被吊起,到達6米高時確認平穩之后進入最關鍵的吊裝。此時,吊車司機要將穹頂提拉63米。如此長行程的吊裝,考驗的是吊車司機的穩、準、勻。吊車移動、臂下移動的速度、方向、工作半徑等參數,都是根據當天的風速測定的。
這是讓現場所有人最緊張的時刻。200多名安裝個人已經等在43米高的核島頂部。200多名安裝工人用力必須均衡,否則也會造成穹頂變形,導致整個穹頂吊裝功虧一簣。
一部分人抓住繩防止穹頂晃動,一部分人則用手扶著穹頂,邊旋轉邊往下落到合適的位置。像釣魚一樣,絲毫的晃動都會導致魚鉤無法對準魚群。在近50米的高空,穹頂在風的作用下,任何一毫米的晃動都可能導致穹頂無法精準對位。
所有的經驗來源于三代核電人的積累。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30多年來從未中斷過核電建設的國家。穹頂準確落入卡槽,吊裝成功了!
福清監測中心的吊裝數據此時已傳送回卡拉奇?,F在卡拉奇的當地工人們要為吊裝準備更多的技能。這里有超過5000名巴基斯坦工人,中國制定的核島安全標準已經全部傳授給他們。這些工人之前大都是當地的農民、漁夫甚至沒有工作。但現在他們已經是卡拉奇第一批核電產業技術工人。
安全與傳承(音譯),很喜歡這個中國師傅起的中國名字。今天是他第一天正式上崗。經過培訓,他已經熟練掌握核島各項安全標準。施工現場,傳承仔細檢查著每一個工人的防護措施是否到位。
華龍一號技術已經出口到英國、阿根廷,還有20多個國家提出合作意向。從基礎設施到技術裝備,中國正在為人類能源建設不斷貢獻著力量。
文字及視頻綜合整理自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