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業報》:這里是核工業|我們用核級要求打造華龍一號首堆28066臺套設備
來源: 作者:核工業報 發布時間:2019年05月29日
我們駐廠的每一分每一秒 都是以質量為中心
華龍一號首堆擁有28066臺套設備。為了確保如此大量的設備質量受控,有這樣一支小分隊,他們共計100多人,多數是單槍匹馬、孤軍奮戰在國內外60多個“戰場”,短則三五年,長則八九年。他們就是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設備成套中心監造人員,主要任務是常駐廠家監督設備制造,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按期供貨。目前,華龍一號項目首堆的監造工作已經完成約98%以上,確保了華龍首堆項目提前完成了冷試并為項目按計劃建成投產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上海安亭駐廠監造設備冷卻水泵的馬文勝就是設備監造人員中的一員。自核電工程公司成立之日起馬文勝就從事設備監造,距今已經10年。她在“華龍”首堆設備監造過程中強調的合作共建、提前介入模式,得到了包括監管單位在內的多方認可,由于工作表現出色,她曾被評為公司優秀員工。
對于這份工作,馬文勝有著這樣的感悟:“我們擔負的責任多大呀!那是對核行業、對環境的安全負責,真是責任重于泰山,我們經手的設備絕不能出問題。我們駐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以質量為中心,心思全在那上面?!?/p>
為華龍一號早日成龍 我們背井離鄉的付出是值得的
核泵車間核安全問文化展覽。經過5年積累,設備制造廠核安全文化氣息已經十分濃厚。
馬文勝到辦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換上印有“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字樣的工作服。在設備制造廠車間里,特別是容納數百人進餐的大食堂里,這件衣服特別顯眼。其實,在她看來,衣服不僅代表了她的職責,更重要地是傳遞了這樣一個信息:她監造的是核級設備,要求要比一般民品高,管理要更加規范嚴格。
然而,在監造人員的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痛點,那就是對家人深深的愧疚。
“每次接到家里的電話都會擔心,生怕家中老人健康出了問題?!?/p>
“我們有位同事,他愛人大雪天里送孩子上學,深一腳淺一腳地,因為路滑不知道摔了多少跤。孩子心里難受給爸爸打電話訴苦……”
“現在家里人比我還了解這里的天氣。每天固定的時候會提醒我,明天要刮風下雪得多加衣服,別凍著了?!?/p>
這么苦,為什么還能一直堅守、負重前行?馬文勝認為,是出于一種榮譽感、自豪感。李克強總理到公司視察時曾表示,“華龍一號”是國之重器,是國家名片?!拔覀兘陙硪恢痹谔崤d核強國,現在從事華龍首堆設備的監造,就成為了參與創造歷史的一分子。而且,現在華龍一號國產化率超過88%,中國人自己的核電技術越來越強大,我們當然感到很自豪。我認為我們背井離鄉的付出是值得的?!?/p>
其實,背井離鄉的華龍一號設備監造人員,其工作、生活是極其單調的,不是在與廠家溝通,就是在見證各個關鍵節點。也正是在看似不起眼的舉動中,特別是他們的認真勁兒,有效地支撐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至今在全球保持唯一按計劃推進的最優記錄,創造出了世界核電建設中最佳的管理績效,成為了核能安全發展重要的支撐。
記者手記:播撒核安全文化的種子
采訪中,馬文勝表示,倡導核安全文化人人有責。要保證設備制造的質量,就要用“核”級要求和標準來開展工作。在滿眼都是設備廠家工裝的人群里,她那件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工裝格外耀眼。通過這樣的舉動,她希望潛移默化地影響設備制造廠家,培育核安全文化。因為只有在蘊含核安全文化的土壤里,才能從根本上確保設備的質量。
核行業,一損俱損。對于核安全而言,培育核安全文化沒有空白區,設備制造廠家同樣不能置之度外。而像馬文勝這樣的監造人員,就相當于核安全文化傳播的大使。類似的舉動不僅為她監造的設備保證了質量,也同樣是為提高整個核行業的安全水平而努力。
作者:盛安陵
攝影:盛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