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工程“華龍一號”研發設計創新團隊獲“中國質量獎”
來源: 作者:核電工程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1年09月16日
9月16日上午,在中國質量獎(杭州)大會上,第四屆中國質量獎評選結果正式揭曉,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華龍一號”研發設計創新團隊“極致安全 協同創新”質量管理模式實現核行業的突破,喜獲2021年第四屆中國質量獎。中核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徐鵬飛領取獎牌并作質量管理經驗交流。
“華龍一號”研發設計創新團隊是核電創新“國家隊”,獲海外專利65項、國內專利716項、國防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團隊成員660人,涵蓋70多個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
團隊在質量水平、創新能力、品牌影響力以及效益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次成功研發了我國首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站,連續5年獲國際質量管理小組大會金獎;構建完整的核電產業鏈生態體系;實現全球三代首堆建設工期最短、造價最低,堆芯融化概率優于國際最高安全標準一個量級;助力“華龍一號”成為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
團隊實施質量發展戰略,堅持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崇尚優秀質量文化:建立“人人皆是安全屏障”的獨特核安全文化和基于系統工程方法的協同創新管理體系,運用復雜巨系統思維,將全面質量管理原則與核電極致安全要求結合,統籌優化安全、經濟、自主等多目標。
團隊創新質量管理制度、模式、方法,并且成熟度高,具有推廣價值:團隊的“極致安全 協同創新”模式已推廣至漳州、海南及海外項目,為高難度、高復雜、高安全、高可靠要求的型號研發與工程設計提供了高效集約的解決方案。
中國質量獎是經中央批準的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辦的,政府在質量管理領域授予相關組織和個人的最高榮譽,分為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評選周期為2年,中國質量獎名額每屆不超過10個組織和個人,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名額每屆不超過90個組織和個人。此次第四屆“中國質量獎”共評出9個組織獎、1位個人獎。(文/宣團部、質量保證部 圖/徐亞)
三新一高|中核工程:“追求極致安全就是我們的質量特性”
9月16日,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成功問鼎我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華龍一號”研發設計創新團隊“極致安全、協同創新”質量管理模式榮獲第四屆中國質量獎,實現了核工業中國質量獎零的突破!這再次彰顯和證明了中核工程作為以核電研發設計為龍頭的工程公司的雄厚實力。
“核安全是核工業的生命線,而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是第一生命力。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核工業創建60周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記李克強總理的囑托,把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融入到核能開發利用全過程??梢哉f,追求極致安全就是我們的質量特性?!敝泻斯こ厅h委書記、董事長徐鵬飛如是說。
自開展核電設計工作以來,中核工程始終以安全為前提發展核事業,不斷提高科研、設計與核工程項目信息化與質量管理水平,為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注入核動力。
理念:從設計為主到一體化管理體系實現重大突破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強總理到中核工程考察,在詳細了解我國第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各項性能后強調,核電開發安全大于天,從設計、驗證到運行各環節絕不能有絲毫疏漏。你們責任重大,安全觀念要時刻頂在頭上,絕不允許有任何失誤。
作為我國最早從事核電研究設計也是唯一同時具備核電、核化工、核燃料研發設計能力的工程公司,中核工程從技術后援到引進、消化吸收、自主設計再到自主知識品牌,逐步實現了我國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站研發設計的“四級跳”,特別是組織成功研發設計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使我國躋身世界先進核電第一方陣。
“中核工程幾乎參與了國內所有核電機型的研發設計工作,在這個過程中,質量管理始終都是我們常抓不懈的重要內容?!毙禊i飛說。
此次獲得殊榮的“極致安全 協同創新”質量管理模式可以追溯到1999年11月。自秦山核電站投產并網之后,中國自主核電研發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為了強化管理和固化公司長久以來的設計經驗,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也就是中核工程的前身,敏銳地感覺到質量管理對設計的重要支撐作用,積極申報并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在此基礎上結合核行業的特殊要求,使質量管理規范化、質量活動程序化,形成核工業特有的質量管理體系。
“這是公司質量管理的一次里程碑,為今后公司質量管理體系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礎,我們質量管理工作也由此開始了現代化新征程?!毙禊i飛說。
在2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核工程重視“安全第一、質量第一”的態度從未改變,并且質量管理體系伴隨著核電事業的發展在不斷優化提升,特別是2008年9月質量管理的理念從設計為主向一體化管理發展。這一重大轉變則是建立在中核工程改革發展的基礎上。此前,2007年12月,為適應我國核電發展需要,中核集團做出重大改革調整,依托核工業第二研究設計院、核工業第五研究設計院以及核工業第四研究設計院從事核電工程及相關專業的技術骨干重新組建中核工程,形成國內最大的綜合性核電總體研究設計單位。
“中核工程成立之初,雖然管理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但原有的質量體系已經難以滿足新公司的定位和發展需求。為了適應工程總承包業務發展的需要,中核工程整合工業安全、職業健康和環境的要求,建立了質量、環境和職業健康安全‘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并通過認證,管理范疇進一步拓展,覆蓋了公司工程項目的管理,公司整體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毙禊i飛說。
質量管理提升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2017年,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要求,在中核集團科技質量與信息化部的部署下,中核工程又推進實施質量綜合提升工程,建立“大質量”管理體系,運用PDCA循環以及基于風險的思維應用于所有過程以及整個體系,將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納入質量管理體系之中,全面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實現“依法治企”,使“大質量”管理體系成為公司穩步運行并發展壯大為“國際一流”的重要保證。
縱觀22年的質量管理現代化新征程,在中核集團的指導下,中核工程不斷探索創新,成功推動質量管理從以設計為主向一體化管理體系躍遷,逐步形成融合市場化經營管理、產業化研發管理、標準化項目管理、現代化人力資源管理、集成化信息管理、智慧化工地管理等先進管理理念的體系,為其改革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實踐:質量管理精髓滲透全領域各環節
2019年11月,國家優質工程獎評選結果揭曉,福清核電3、4號機組工程榮獲國家優質工程金獎,成為國內首個獲此殊榮的核電項目,填補了核行業工程項目國優金獎的空白。而這一工程的總承包方正是中核工程。
“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我們始終堅持以質取勝,全力推進工程建設?!毙禊i飛回憶說。
在福清、方家山、海南等核電項目的推進過程中,中核工程項目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結合《核電廠質量保證安全規定》不斷進行完善。2013年,為緊跟中核集團改革發展趨勢,推動實施標準化工作,進一步提升公司管理精益化水平,中核工程對管理體系優化的內涵進行了充分挖掘和擴展豐富,確定了“職能部門服務業務板塊,業務板塊服務工程項目,工程項目服務業主”的“三個服務”核心理念,對體系文件進行全面升版,形成板塊化運作管控模式,設計、采購、施工、調試四大板塊之間平行溝通、協調,加強協作,提高了接口處理速度,逐步形成以核電設計為龍頭的核電EPCS總承包模式。
“實踐經驗是一項財富,它能指導我們不斷改進和創新,對促進我國核電安全、高效、創新發展提升核工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毙禊i飛表示。
中核工程將經驗反饋作為一項重要抓手,持續推進經驗反饋與各項工作的融合,已經形成互相促進、良性循環的局面。2009年,自第一份經驗反饋程序的發布到當前,中核工程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經驗反饋管理程序,全面推進經驗反饋與公司業務流程相融合;建立了覆蓋各單位的經驗反饋信息平臺,實現了上下游經驗反饋聯動機制,不斷優化核電設計和建設,推進標準化工作。中核工程高度重視供應鏈的管理,建立了一套完善、有效的供應商管理機制。通過建立潛在供方資格評價制度,注重設備監造,每年對供應商進行監查、監督以及考核評價;開發供應商履約評價體系,實施擇優劣汰、保持公平公正,對質量管理薄弱及質量風險較大的供應商進行重點幫扶,確保供應鏈質量。
與此同時,中核工程積極推動公司導入和應用先進的質量管理方法在公司產品的各階段廣泛落實,實踐中結合公司的特點實施改進、創新和推廣,設計采用“全面安全分析方法、縱深防御設計理念和充分的驗證手段,有效提高了電站的安全性。通過根本原因分析、質量保證分級、TOP10風險管理、QC小組、核安全文化評估等先進工具支撐公司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和不斷發展,確保公司技術質量一直處于行業引領水平。
經過不斷的實踐,從個人、班組、部門、板塊到分公司,從黨建、紀檢到公司管理的各個領域,中核工程質量管理工作已經深入到各方面落實各環節,為打造綜合性、系統性、智能化集成應用工程公司奠定了重要基礎。
未來:依靠質量創造優勢增強核心競爭力
徐鵬飛說,“極致安全 協同創新”質量管理模式運用復雜巨系統思維,將全面質量管理原則與核電極致安全要求結合,統籌優化安全、經濟、自主等多目標,實現一次成功。
據了解,這套管理模式以滿足最高安全標準、自主可控為目標,建立全過程、全要素聯動的研發設計管理體系,以“互聯網+”異地協同平臺,聯動5500余家合作單位,實現“小核心、大協作”的全產業鏈協同、“一處修改,處處響應”的高效變更管理、設計與施工調試的高度耦合,自主研發80余個設計軟件,建立2300余項標準,形成了完整的型號技術標準體系,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然而,質量管理工作不能止步于前。中核工程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的思想,貫徹落實“三新一高”發展要求,堅持“核能創新、科學高效、安全環保、追求卓越”的管理方針,持續優化完善公司質量管理體系,依靠質量創造市場競爭優勢,增強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將繼續深入組織研究信息化、智能化、大數據等新技術在核工程建設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持續推進經驗反饋工作,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支撐國家質量強國戰略,落實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將繼續專注核電、核化為主的核心業務,以專業化總承包為支撐,依托田灣7、8號,海南3、4號,漳州1、2號等在建核電項目,提高核電工程建設全過程綜合管理能力,充分發揮在以往核電總承包項目中積累的優勢經驗,以核心業務為支撐點,保證在不斷變化的工程總承包市場環境中具備核心優勢和競爭力。